上海交通大学发动机研究室
CN
EN
进入首页
关于研究室
实验室成员
研究生
科学研究
教学信息
最新消息
加入我们
-最新消息-
动态

共建绿色与智能动力系统联合实验室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第四次船舶动力系统变革与创新的大浪潮下,船舶动力系统装备正加速向绿色化与智能数字化方向转型, 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成果,推进绿色低碳智能船舶研制,10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与中远 海运重工共建的“绿色与智能船舶动力系统联合实验室”在上海远洋宾馆举行揭牌仪式。

联合实验室揭牌

船建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依托轮机工程学科的动力装置及自动化实验室在研究新能源船舶动力装 置的应用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前瞻技术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方面拥有突出优势。中远海运重工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为主,拥有 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的大型重工龙头企业,具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及行业综合实力。2021年迄今,双 方以“船用清洁燃料应用技术创新联合体”为基础,针对氨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实现我国首型船用中速单缸氨柴双燃料发动 机高氨能比的稳定运行,为我国首制氨动力拖轮的示范性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氨-柴双燃料多缸机实验平台

先进光学诊断平台

大缸径灵活燃料单缸船用中速机平台

聚焦双碳目标,秉承绿色+智能+数字的理念,中远海运重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学科优势,共建“绿色与 智能船舶动力系统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船舶工业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与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为原则, 融合多学科开展船舶动力系统节能减排、零碳替代燃料、多能源混合动力系统、智能机舱以及船舶动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以产促学, 以学推产,建设一流校企合作团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中远海运重工实现绿色、智能、数字化航运发展目标,推进绿色船舶技术在 行业领域的示范应用。

李铁教授主持第三届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平行论坛海洋新能源与绿色低碳技术顺利进行

2023年10月21日至22日,交大船建学院举行学院成立20周年、船海学科建设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启“与国同行”新篇章。举办第三届海洋装备发展 战略论坛,国内外500余名专家学者共赴学术盛宴,聚焦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前沿,交换观点、交流思想、凝聚共识。课题组李铁老师主持的海洋新能源 与绿色低碳技术平行论坛顺利进行。

李铁教授介绍与会专家,并就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介绍。

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首席专家吴朝晖,报告主题为:船用动力低碳零碳发展技术展望。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主任助理李东超,报告主题为:船舶绿色动力电气化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员金强,报告主题为:基于海上绿氢合成的低碳甲醇路线可行性分析。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主任简炎钧,报告主题为:国际航运减排最新动态与应对建议。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熊仟,报告主题为:船舶生物燃料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陈润,报告主题为:面向绿色与智能化航运的零碳船舶动力技术研究进展。

论坛现场大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相关讨论,至此第三届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平行论坛海洋新能源与绿色低碳技术顺利结束。

未来海洋工程国际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参观实验室

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周年之际,10月14日,由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与海洋工程国 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未来海洋工程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拉开帷幕。百余位国内外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参会,聚焦 领域内引领性前沿研究成果,围绕海洋工程装备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探讨。论坛与会专家于10月15日前来实验室参观。

课题组老师带领各位专家参观实验室,并详细讲解实验室的各项设施以及实验室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

课题组李铁教授受邀参加2022年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学术年会并作特邀报告,课题组论文获学会优秀论文奖

2022年10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动力装置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李铁教授受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邀请参加2022年学会学术年会, 发表了题为《低碳/零碳绿色船舶动力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主要针对当前远洋船舶最为关注的“零碳”替代燃料甲醇、氨和氢,从各替代燃料特点、 发动机研发动态以及船舶应用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各燃料的降低碳排放效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型、技术成熟度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李铁教授认为,短期来看甲醇燃料发动机技术成熟度最高,将会率先获得推广应用;长期来看,零碳绿氨燃料的综合利用成本最低,在海运领域最具潜力 成为绿色替代燃料的主力军,然而日前国内外尚无燃用氨燃料的发动机产品,氨燃料发动机及配套设备的研发为当务之急。该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 讨论与认可。

课题组论文《邮轮柴油发电机/电池混合动力推进排放研究》由《船舶与海洋工程》编辑部推荐获得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2020-2021年度优秀学术论文”。 该优秀论文评选每两年度进行一次,经过了学术专家的初审、终审及规范性审查。

船建学院轮机工程团队氨动力双燃料发动机首型试验机点火成功

金秋十月秋兰飘香,丹枫迎秋。10月12日下午,由中远海运重工主办,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上海交通大学及威海重工科技承办的“氨柴双燃料性能试验机点火仪式 暨氨动力船舶和供氨系统设计AIP发布会”在上海和大连两地成功召开。

氨柴双燃料性能试验机点火仪式暨氨动力船舶和供氨系统设计AIP发布会

工信部装备二司船舶处及中咨公司表示祝贺。中远海运集团科创部总经理刘一凡,中远海运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岩峰,总经理姜季江,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总经理王彧, 上海交大船建学院院长廖世俊,动力装置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李铁教授,船建学院院长助理林志良副教授等出席大会,会议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饶洪华主持。同时, 船建学院党委书记周薇及副院长薛鸿祥等亲临动力装置及自动化实验室点火仪式现场,见证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的点火过程。
在发布会主会场,廖世俊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对本次大会及交大轮机工程团队所做的相关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寄语该项目在未来研究进展中取得更多成绩。

院长廖世俊教授讲话
动力装置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李铁教授做主题报告

动力装置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李铁教授针对未来船用低碳与零碳绿色船舶燃料和动力技术研究的进展做了相关报告,得到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的高度关注。

氨柴双燃料性能试验机样机点火现场

船建学院副教授陈润在船建学院动力装置及自动化实验室主持现场点火仪式,在全体参会人员的见证下,成功实现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在80%高能量替代率下的稳定运行, 圆满完成点火试验。
据悉,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与中远海运重工等单位签署协议,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船用清洁燃料应用技术创新联合体》,交大轮机工程课题组秉承交大人务实、 勇于承担责任和挑战的精神,在学院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课题组团队针对氨燃料喷雾与燃烧,以及性能验证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成功测量了气态氨射流空间浓度场分布, 实现了高压液氨射流火焰,基于多缸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平台初步实现了80%氨能量替代率(90%质量替代率)下的稳定运行,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下一阶段的氨-柴双燃料的 高效清洁燃烧优化控制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轮机工程团队的热流体激光诊断技术研究与氨柴发动机性能开发试验

轮机工程团队将进一步探索氨燃料喷雾与射流的物理特性,依托交大95DF与SCE175大型船舶单缸机台架试验,开展耦合燃料喷射策略,进排气正时,活塞型线优化、缸内燃烧调控 与尾气动态后处理等技术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优化氨燃料替代率,改善氨柴耦合燃烧模式,提高热效率,降低尾气排放,实现氨-柴双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为本项目中的我国第一 艘氨燃料动力船舶研制提供理论与试验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Qe-tojoWFa1udo7F39MhA

魏义杰、张志飞于2022年6月6日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2022年6月6日,魏义杰、张志飞的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会议在线上会议室举行。在李铁老师的指导下,两位博士的研究成果含金量满满,答辩内容得到了会上各位专家的高度认可。 针对他们的博士论文,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周昕毅于2022年3月27日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2年3月27日,周昕毅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议在线上会议室举行,论文题目为《柴油机喷雾和燃烧相似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经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 全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授予周昕毅工学博士学位。

何蕊恬于2022年1月17日至21日参加第十届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

2022年1月17日至21日,何蕊恬参加了第十届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和Didier Queloz(19年诺贝尔奖物理得主)进行了一个小型讨论会。

周昕毅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1月11日,周昕毅的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会议在动力装置及自动化实验楼202会议室举行。在李铁老师的指导下,周昕毅的研究成果含金量满满,答辩内容得到了会上各位专家的高度认可。 针对周昕毅的博士论文,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会后,李铁老师邀请答辩专家参观了容弹、多缸机实验室,并对各个实验室现状和规划进行了介绍。

王欣然、谢思瑜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2年01月07日,李铁老师指导的硕士生王欣然和依平老师指导的硕士生谢思瑜分别就课题《船舶单缸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过热-超临界氨射流特性及机理研究》进行答辩。两位同学顺利通过硕士答辩。

周昕毅将在2022年1月11日上午参加博士预答辩

论文题目:柴油机喷雾燃烧相似性理论与实验验证研究
学位申请人:周昕毅
指导教师:李铁 教授
时间:2022年1月11日(星期二) 9:30-11:00
地点:闵行校区动力装置及自动化实验楼202会议室

恭喜黄帅获得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黄帅获得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本届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 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节能环保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等八个专业领域进行比赛,汇聚约1400个高水平参赛项目。

恭喜黄帅入围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人员名单

2021年12月10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博士后黄帅成功入围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人员名单。 该计划共资助上海市各高校518名博士后,资助周期2年。

上海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与我中心签订《船用燃料应用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书》

2021年12月9号,上海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和壳牌中国代表人员来访,与副院长薛鸿祥和李铁教授等人共同出席会议。会上三方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成绩, 并共同探讨了船用燃料在船舶航行中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 为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解决船用燃料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实现联合自主创新,发挥高校 在基础研究和企业在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基础科研与实际船舶燃料应用的紧密结合。上海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与我中心签订《船用燃料应用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书》, 致力于攻克实际工程面临的关键技术。通过长期常规合作,建立诚信、友好和信任的合作关系,为专项研究合作奠定基础,指导我国船用低硫油的应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排放, 建设绿色祖国。

2021第二学期最后一次组会举行

2021年07月17日,本学期最后一次组会举行。曹佳乐同学和李世琰老师分别分享了文献"A comprehensive modeling study of in-cylinder fluid flows in a high-swirl, light-duty optical diesel engine"及"A novel technology assessment chart for therm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IC engines"。组会结束后,课题组组织聚餐,课题组老师鼓励同学们下学期再接再厉。

姜浩、黄帅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1年03月26日,李铁老师指导的博士生姜浩、黄帅分别就课题《船舶柴油机碳烟排放特性及生成机理研究》、《基于灵活放电的稀薄混合气点火特性与机理研究》进行答辩。两位同学顺利通过博士答辩。

李铁老师及陈润老师带领课题组同学到嵊泗岛春游

2021年3月13-14日,李铁老师及陈润老师带领课题组同学到嵊泗岛春游。为期2天的小岛游,增加了老师们与同学间的沟通,提高了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同时欢送即将毕业的同学。

李铁老师及博士生何蕊恬,硕士生谢思瑜、王宁参加2020中国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

2020年11月12-15日,李铁老师及博士生何蕊恬,硕士生谢思瑜、王宁参加2020中国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何蕊恬和谢思瑜作口头汇报,论文题目分别是实际柴油机工况下烷烃跨临界实验与仿真研究,Evaluation of Trans-critical Transition of Droplets in Sprays Under Diesel Engine-like Conditions。王宁做墙报展示,墙报标题是激光点火氨/氨氢/空气预混合气层流火焰传播特性研究。

依平老师及博士生何蕊恬参加ILASS2020会议,何蕊恬获得最佳会议论文奖

2020年10月23-26日,依平老师及博士生何蕊恬参加喷雾会议ILASS-Asia2020。依平担任喷雾及仿真分会场chair。何蕊恬在会议上作口头汇报,并获得ILASS-Asia2020最佳会议论文奖。

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前瞻技术研究院来实验室交流访问

2020年7月7日,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前瞻技术研究院宋国民、夏少华、杨振国、高广新、陈大陆、刘海东来实验室交流访问。李铁教授带领研究院成员参观了课题组一代、二代定容弹及快速压缩机等实验设备。李铁教授及团队博士生与研究院相关人员交流油嘴测温、超高压喷射等研究课题,并讨论未来合作意向。

实验室夏洪朴同学荣获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夏洪朴,2017级硕士研究生。发表汽车工程EI一篇,发表SAE顶会一篇,并在美国底特律进行学术报告。 2015年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设计与制作类组别斩获特等奖。2018年获得多项赛事奖项——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上获得二等奖,在上海交通大学“谷歌杯”第20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市级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中获得“SODA优秀奖”,在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水下组类别获一等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tfXU0EU31O64GH9fuh6rg)

实验室周昕毅同学荣获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

周昕毅,师从李铁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涵盖柴油机喷雾燃烧相似性理论与实验验证、高压强瞬态喷雾测试及建模、新型智能绝热涂层在发动机中的应用。 2016年以专业第一推免硕博连读,2018年转入博士阶段。曾蝉联本硕博国家奖学金(4次专业第一),获第三十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唐立新奖学金,受邀参加“2020年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2次,曾荣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1ixcPMMPDOo_Kr3E_lBug)

2019年实验室年终总结会议召开

2020年1月11日,实验室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实验室研究生从高年级开始,做2019年终总结与2020工作计划。李铁教授、依平助理教授、张小卿老师出席本次总结大会。

2017级硕士生答辩

2020年1月7日,课题组2017级硕士生夏洪朴、马鹏飞分别就课题《豪华邮轮主机选配优化设计研究》、《稀薄混合气电火花点火过程数值仿真研究》参加答辩。两位同学顺利通过硕士答辩。李铁教授、张小卿老师出席本次答辩。

2019年12月26日船建学院常聘教轨岗位候选人汇报

2019年下船建学院常聘教轨岗位候选人,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后朱思鹏、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后安彦召、日本千叶大学助理教授陈润分别作了半个小时的学术成果汇报。李铁教授、依平助理教授、张小卿老师出席本次会议。

2019年12月05日 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来实验室交流访问

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相关人员来实验室交流访问。李铁教授及团队博士生与WinGD公司相关人员交流低速机碳烟采样分析、喷雾光学测试等研究课题,并介绍了目前课题组的实验设备与研究情况。

2019年07月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尼兰教授与吴大为博士来实验室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汇报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尼兰教授与吴大为博士来实验室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汇报,尼兰教授交流了关于点火与燃烧,液滴仿真等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吴博士汇报了有关线性发动机建模等相关学术成果。其后,尼兰教授与吴博士共同听取了实验室同学相关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建议与指导。

2015年9月 教师节

2015年9月10日,一年一度教师节。古语说:“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位,多年来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课题组成员表达对导师的感激之情,为李铁老师献上美丽的鲜花,并说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2019年01月 实验室2019届硕士研究生顺利进行毕业答辩

2016年1月9日,实验室硕士研究生贺鹏飞、赖哲渊、顾雨濛作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答辩会上三位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受到了答辩专家的肯定与鼓励,顺利完成毕业答辩!